
浏览次数: 时间:2019-02-12
考古队员过年:“伺候”两千年前战车
春节期间,柴佳(左)与王忠刚(右)在维护文物。受访者供图
大年三十那天,考古队员包的饺子。 受访者供图
从业二十余载,这是王忠刚第5次没有回家过年。
他的故乡在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,怙恃已年逾古稀。按内地旧俗,一年肇始之际的正月月朔早晨,他要给怙恃叩头贺年。
2月5日,也就是大年代朔此日,不在怙恃膝下的王忠刚又“缺席”了,他的老婆替他完成这一礼仪。
43岁的王忠刚,是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行唐故郡考古队的一名考古技师。本年春节,他留在故郡遗址考古工地,值班看管文物。
这份职业,与寥寂、枯燥如影随形,却有足以令人怡然得意的处所。与王忠刚一起从夏历戊戌年跨入夏历己亥年的,不是怙恃妻儿,而是从工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。
“像大夫调查病人一样调查古战车”
故郡村位于石家庄市行唐县北部,南距县城约10公里。行唐故郡遗址,居于故郡村村北,地处太行山东麓的山前地带。大沙河从遗址东边奔流而过,遗址西、南两侧,有曲河蜿蜒缠绕。
时值冬日,绿色已从村中崩溃而去,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草木枯黄。树木在寒冷前褪掉耻辱,光溜溜耸立于林间。面积高出50万平方米的行唐故郡遗址,就埋没在这片开阔的地皮上。
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主任张春长,是行唐故郡考古项目标认真人。据他先容,今朝,行唐故郡遗址累计掘客面积达8000平方米。发明的遗存主体属东周时期,城址、坟场与居址共存。
如同大禹治水过家门而不入那样,考古事情者常年在外,与亲友聚少离多。临连年关,故郡考古队的二十余名队员连续返乡,王忠刚和来自石家庄平山县的考古技师柴佳,则被布置在春节值班。
两人加上工地的保安,一共十来人留守在遗址工地。工地外围,尚有由警员、村民构成的联防巡逻队。他们的任务是维护出土文物,并确保遗址工地平安无事。
2018年年底,故郡遗址2号车马坑的5号战车重见天日。那是一辆东周时期的豪华战车,拥有两个直径达140厘米的车轮,每个车轮拥有辐条38根。战车车厢饰有繁复的髹漆彩画图案,镶嵌着金属质兽型牌饰,表层还粘贴了金箔饰片。
这辆2000多年前的古战车,珍贵而懦弱,需在恒温、恒湿的条件下生存。天天,王忠刚、柴佳都要手持小喷壶,给5号战车喷蒸馏水,上午8点半一次,下午4点阁下又一次。喷洒时须慎之又慎,喷多,则红、黑的漆色会被冲淡;喷少,则漆皮干燥,易断裂脱落。
他们还要不时调查战车的细节变革,天天给战车照相,然后放大,与前一日照片比拟。这个进程全凭肉眼,既费时又费劲。“就像大夫调查病人一样,假如稍有疏忽,效果不堪设想。”王忠刚说。
工地库房里,还存放着出土的青铜器和小饰件。固然房内装有监控摄像头,但王忠刚、柴佳天天都要到库房巡逻,清点、验收文物。
除夕夜看烟花是为防范火星落到考古工地
春节期间,村里人家燃放烟花爆竹,防火亦成重中之重。除夕当晚,气温跌破零下八摄氏度,冷氛围“堕指裂肤”。王忠刚、柴佳穿戴厚厚的军大衣,轮番到屋外巡逻,查察是否有火星落到工地,以防引生机灾。
有时,他们也会遇到喝得醉醺醺的人或社会青年,非要到遗址内看个毕竟。队员好说歹说也劝不走,无奈之下只能报警。
在外人看来,孤寂、枯燥,是这份职业的特点。柴佳的亲友就曾担忧,身为80后的他常年居住在荒郊外岭,会与这个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脱节。
但柴佳喜欢这份事情,“我爱宁静,不爱喧嚣,考古就很适合我。”
王忠刚念书时,学的是与考古风马不接的园林设计。厥后他到考古队事情,一干就是二十几年。
他说,做考古掘客,需要耐得住寥寂。有时坟场的夯土上有上千个夯窝,掘客文物时,须将夯窝逐一清理,“这个进程需要专注,什么闲事都不能想”。因为常常拿着一种考古用的竹签功课,手上起泡对付考古队员而言,是稀松泛泛之事。
偶然,柴佳也会感想焦虑。如遇天空风云突变,有山雨欲来之势,他会加速事情速度,好让考古现场尽快被掩护起来。